当前位置:首页 > 要素解析 > 隐患排查

8.1.2 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,明确排查的目的、范围、方法和要求等。

【要素释义】

依据:根据法律法规、方针政策、季节变化、生产实际情况等有关内容要求,制定长期和阶段性以及必要临时性、针对性的隐患排查工作方案;
内容:确定排查目的、排查的区域或作业范围、排查方法和组织方式、排查的时间、资源配置以及排查过程中的具体要求等;
方式:进行全面或专项的隐患排查工作;
目的:确保隐患排查工作得到有效落实。

【达标要求】

(1)企业在组织隐患排查前需要进行认真策划,由组织隐患排查的部门、人员来确定具体排查工作方案;
(2)特定的一次隐患排查,要有具体的要求和目的;
如: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工作要求、定期的排查、专业管理需要查清现场实际情况等。
(3)每一次隐患排查,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目的,限定具体的排查范围;
范围包括: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、环境、人员、设备设施和活动。
(4)排查方法的选择和确定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客观实际、相关要求,保证排查方法可行并满足要求;
排查依据: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;
排查方法:采用综合检查、专业检查、季节性检查、节假日检查、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。
(5)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排查的要求。
要求包括:受检单位的态度、排查人员的责任心、排查程序等方面。

8.1.3 按照方案进行隐患排查工作。

【要素释义】

要求:按照预先制定的隐患排查工作方案,组织人员,采取预定的方式、方法,对确定的排查范围,实施现场排查;
目标:找出隐患。

【达标要求】

(1)排查内容及方式:

内容方式
被检查区域内的相关从业人员访谈
安全管理的相关文件、记录和档案查阅
现场的环境、设施、工艺、指标、显示、标识、作业等观察和记录(必要时采用仪器测量)

(2)排查人员要依据获得的信息和数据,进行分析,作出判断。
目的:找出主要问题,即物、人、环境、管理几方面的不安全因素。
注意:必要时可以通过仪器进行检验。

8.1.4 应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,确定隐患等级,登记建档。

【要素释义】

企业应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析评估,确定等级。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,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,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。
在国内多数企业中,事故隐患等级是按照隐患整改能力的管理级别而定的,例如:班组级、车间级、分厂(公司)级和总厂(公司)级等,指的是立足于在相应的组织范围内能够将各自的隐患控制和整改,当自身力量不足以解决时,隐患就会上升到上一级的管理层面去解决。其中的厂(公司)级隐患中的某些隐患,如果属于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,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,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,则应当列为重大事故隐患。

【达标要求】

(1)企业根据隐患的危害程度,采取有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评估方法,确定事故隐患等级;
事故隐患分类:按照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,事故隐患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。
一般事故隐患: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,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。
重大事故隐患: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,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,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,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。
(2)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帐。
内容:隐患发现的时间、内容、存在的部位、等级、整改时限、责任人等。